血糖高到什么程度会引起并发症?这4个数字是关键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8:26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得了糖尿病,最怕的是什么?当然是并发症,糖尿病会导致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,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,它体现在一个急字上面,如果处理不及时,可能很快的时间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;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则包括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,它体现在一个慢字,虽然不会马上致命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并发症越来越严重,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均造成影响。

作为医生,要提醒大家的是,得了糖尿病,控制血糖至关重要,很多人不知道究竟把血糖控制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才算达标?其实,血糖既不能控制的太低,可也不能控制的太高,要想糖尿病不出现并发症,以下4个数字至关重要。

第一,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%

得了糖尿病,糖化血红蛋白是必须要做的检查,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(主要指葡萄糖)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。通常认为,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8~12周平均血糖水平。

展开剩余67%

所以,检查糖化血红蛋白,可以判断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,你的血糖到底控制的达标还是不达标。

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很高,这提示在过去的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,你的血糖都控制的很糟糕,那么理所当然,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就很高了。

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4%-6%之间,得了糖尿病,如果能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这个范围里,那么恭喜你,你的血糖控制的很好,你罹患并发症的概率很低。

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超过了7%以上,那么你可要小心一点了,如此高的糖化血红蛋白,意味着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很高。

第二,空腹血糖超过7mmol/L

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(至少8~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,饮水除外)后,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,能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,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,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。

正常的空腹血糖是3.9-6.1mmol/L,如果糖尿病患者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这个范围里,那么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是很低的。

可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mmol/L,那么可要小心一点了,长期空腹血糖控制不佳,很容易导致一系列慢性并发症。

第三,空腹血糖超过14 mmol/L

空腹血糖如果超过14 mmol/L,不仅罹患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,罹患急性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,所谓的急性并发症,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。

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是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的情况下,出现的高血糖、高血酮、酮尿、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候群症。

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也称为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。是由于应激情况性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,而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及肝糖释放导致严重高血糖,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。

这两种急性并发症一旦出现,不仅提示血糖控制不佳,如果处理不及时,还会有生命危险。

第四,餐后血糖超过11.1 mmol/L

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的时候,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,还需要监测餐后血糖,那么监测餐后血糖有什么意义呢?

餐后血糖,指早、中、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。餐后血糖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。

很多人有这样错误的理解,觉得得了糖尿病,只要把空腹血糖控制达标就可以了,餐后血糖高点无所谓,其实并不是这样,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,也要控制好餐后血糖,一般而言,最好把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/L以内最佳,如果餐后血糖超过11.1 mmol/L,那么一定要小心谨慎。

发布于:湖南省